講者:祝平次先生(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講題:電腦怎麼讀論語——從哈佛燕京引得、全文檢索到數位分析
時間:2015年 5月15日(週五) 10:00~12:00 演講
12:00~13:00 用餐及自由討論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大樓 702 室 (可自由入座)
在這次的活動中,祝平次將用《論語》做為一個實例,來示範他所認為的數位人文研究到底是什麼樣的研究。示範的過程也會以數位方法來檢證《論語》前十篇與後十篇的關係,以及勞思光「攝禮歸義,攝義歸仁」的說法。
線上報名:http://goo.gl/forms/MZ0Wp8LfgD
本次活動敬備便當,可選擇葷素,敬請踴躍報名!
主辦單位:中研院史語所數位人文學研究室
連絡電話:(02)27829555 #392
聯絡窗口:簡玉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李品慧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igitalHumanitiesResearchCenter
講者:魏希德(Hilde de Weerdt)教授(荷蘭萊登大學區域研究/中國史研究所教授)
講題:文本標記與歷史研究
時間:2015年 4月29日(週三) 10:00~12:00 演講
12:00~13:00 用餐及自由討論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大樓 702 室 (可自由入座)
線上報名:http://goo.gl/forms/0QigGWzBcC
本次活動敬備便當,可選擇葷素,敬請踴躍報名!
5/20更新:
魏教授已將簡報公開,網址如下:
https://www.academia.edu/12426931/2015_by_invitation_文本標記與歷史研究
(需有acdemia.edu帳號)
現場實況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bipt0xDnc
主辦單位:中研院史語所數位人文學研究室
連絡電話:(02)27829555 #392
聯絡窗口:簡玉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李品慧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igitalHumanitiesResearchCenter
截稿日期:2015年11月30日
預計出刊日期:2016年7月
語言:英文、西班牙文
網路之所以吸引我們注意是因發現它可以有效率處理很多不同的事,但這樣的效率在生活的很多層面上也常受到考驗,像是政治、行政體系、健康、消費主義、商業、工作、音樂、遊戲、語言架構等。同樣的考驗也出現在社會上,像是今日的教育不可能不談到網路。然而,網路不僅是一套有效率的工具,它必然包含獨特的思維、處理事物的方法以及知覺,也就是牽引我們以它的溝通方式、全球化方式、或網絡方式去思考或呈現傳統的流程。網路不會啟發教育,或許在學習上不是最有效率的,但它的確協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教育議題。
教育有著它久遠、多元、豐富的傳統,但就網路教育的觀點來看,這樣的學科還在建構當中。而這建構過程中,確認什麼是最佳網路應用程式或工具並不是教學上的唯一任務。因為這樣會在教育檢討上降低什麼是我們應該學習找尋問題的答案。網路是一個教育環境,但不是單純提供教材的資源網,因為它也同時衍伸出很多問題。探討網路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樣的教育功能可以在網路技術系統上發揮它的作用,而不是什麼樣的技術系統可以在教育功能上發揮它的作用。
因此,當網路提供千百種學習軟體時,教育學在這個技術發展中尋找一種具持續性的特質:理解並建構出一套最適合社會和文化條件的線上教學規則和典範。討論線上教學議題不是只有知道要使用哪些線上工具,也要知道為什麼要使用它、如何使用它。相類似的議題也包括,改變我們所認知的教學空間、議題的順序、教學的動力,以及教材、理論、知識三者之間的關係與在其他觀點之間。教育知識的終極目標在上面所提及的議題不是禁止科技工具的教學,而是提供網路上代表教育性質的框架。網路教學的議題代表著一種對教育的挑戰。
這就是為什麼同時和網路上大而複雜的技術解決方案團隊一起,從教學嘗試到有系統化的願景和有效教學經驗,進行確認。這不是單純教學思維或線上教學方式,而是一個整體願景或是以世界觀點來看我們對教育理解的方式,擴大來說,網路的社會和文化驅動力正在改變。換句話說,教學任務所要做的是賦予網路一種教育意義。
由於不同學科已經在網路教學給予支持,讓教育和教學思維已具清楚表達並提供教學代表性的新方法能量的存在。除此之外,跨領域的重要性已經不是從舊有教學移轉到網路的制式的路徑,也不是像科技建構同等速一般可以完成。教學任務是辨識出一連串能公開討論的教育問題,辨識出議題,並且透過教學研究重新改善教學理論。這是此次徵稿最關注的部分。
當有可能談論線上教育學時,為什麼只談網路的教育?
主題範圍
徵求的稿件能提出以下指出的特別主題進行探討和研究結果,這些主題是涵括全世界與教育相關的所有學科。
特別主題區塊是
1) 與以下主題相關的論文或是情境探討
社會、教育論、線上學習
教育挑戰視為網路世代教育的學科
環繞在知識和線上學習的知識論議題
2) 研究工作
評估線上教育模式的出現
網路教育論述的分析
在教學提議上的新網路學科的衝擊
教育與網路學術文獻的探討
特殊教育的需求和線上模式
課堂上的線上教育和文化
線上評估的教學挑戰
線上學習和身分
詳情請見: http://journals.uoc.edu/index.php/rusc/pages/view/onlinepedagogy
展覽時間:2015年4月14日至8月16日
開放時間:週二~週六 上午9:00~下午9:00
週日上午9:00~下午5:00
經政府公告之放假日不對外開放
展覽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三樓世界之窗展區(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主題網站:http://betelnut.asdc.sinica.edu.tw/
線上預約系統: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exhibit/exhibit.jsp?category1=orderAreca
開幕時間:104年4月14日(二)上午11點
開幕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三樓世界之窗展區
閱讀講座資訊
講座題目:解剖「檳榔族」
講師:林富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講座時間:104年5月16日(六)下午2:00~4:00
講座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二樓國際會議廳
陳淑君老師於2月11日的「初探人文學的數位研究工具:類型與案例」演講簡報檔,
網址如下,歡迎大家下載參考!
https://docs.google.com/file/d/0B_maHvz_Lvw9NjNHcGNuZXZRV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