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晚清報刊的社會調查:數位人文的嘗試

講者:連玲玲研究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葉韋君博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

時間:2023425日(二)15:0017:00

地點:本所研究大樓七樓702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人文學研究室

報名方式:請掃描QR Code或線上報名,即日起至423日止,或額滿為止。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Gg3gLgYSvhKb6q6F9

備註事項:

1. 本會議不提供紙杯,敬請自備環保杯。

2. 有發燒或呼吸道等症狀,建議配戴口罩與會。

3. 請勿錄影、錄音,或未經授權擅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聯絡信箱:官先生,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Topic: Social Survey of Late Qing Dynasty Periodicals: A Digital Humanities Approach

Speakers: Lien Ling-ling (Research Fellow, IMH, Academia Sinica); Wei-chun Yeh (Doct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Management,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Date: April 25 (Tues.), 2023, 15:00–17:00

Venue: Rm. 702, Research Building, IHP

Organizer: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 Center, IHP

Registration deadline: April 23. Once the limit of registered attendees has been reached, the registration form will be closed.

Registration link: Please register via the QR code or online at https://forms.gle/Gg3gLgYSvhKb6q6F9

Remarks:

1. The lecture will not be providing paper cups. We ask that you please prepare your own in advance.
2. Participants who are experiencing a fever and/or respiratory symptoms are recommended to wear a face mask.

3. Please do not video, record, or make public the images and contents of the lecture without prior consent.

Contact: Mr. Guan,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中央研究院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之教學與實作」工作坊
時        間:2022年9月6日(二) 下午14:00-17:00
地        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大樓704會議室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人文學研究室

主  持  人:林聖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所長)
主  講  人:王祥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技師)
                  李祐陞(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系統工程師)
注意事項:
1. 本次活動為實體會議,請與會者攜帶隨身電腦,以便現場實際操作。
2. 請本場與會者於會前先行至數位人文研究平台註冊使用帳號
註冊網址:https://dh.ascdc.sinica.edu.tw/member/archive.html
3. 請掃描QR Code或線上報名,即日起至9月2日止,或額滿為止。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h9wJqwzg1SMubArz7
4. 聯絡人:官先生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張小姐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2022/08/23】活動資訊「中研院數位人文平台簡介及應用案例分享」工作坊

時間:2022年8月23日(二) 下午15:00-17:00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大樓704會議室(實體/線上會議並行)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人文學研究室

主持人:林聖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講者與講題:
1. 王祥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助技師)「中研院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之功能與應用介紹」
2. 劉苑如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文本標記的分析與運用:從文獻到資料庫的轉換」
3. 陳韻如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數位人文平台的初步使用經驗:以中國古代醫療史為例」
注意事項:
1.因應防疫政策須控制現場人數,請掃描QR Code或線上報名,即日起至8月19日止,或額滿為止。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69MnZUPbo9pwNyh27
2.配合防疫,敬請(1)全程配戴口罩 (2)量測體溫 (3)消毒手部 (4)院外人士填寫健康紀錄表 (5)採取梅花座
3.聯絡人:官先生 (02)2782-9555分機392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張小姐(02)2782-9555分機392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工作坊海報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專題演講】
從DocuSky談佛教石刻題記與文本的整理及運用
---------------------------
主講人:曹德啟 博士(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兼任博士後研究員)
時間:111年5月20日(五) 下午3:00-5:00
地點:視訊會議
一、 本場次為中文演講,需事前報名。
三、 本場演講為線上演講,視訊連結以EMAIL通知報名者。
四、 聯絡人:
黃先生: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官先生: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演講海報

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林富士先生(1960-2021),已於6月22日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於南港家中與世長辭,享年61歲。
林先生出生於雲林縣臺西鄉瓦厝村,由於當地張府千歲(張巡)信仰盛行,從小便得以接觸、參與各類宗教儀式與文化,其成長背景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日後的研究方向。13歲那年,隻身一人離鄉背井,至嘉義就讀輔仁中學,15歲又赴往臺北成功高中讀書,隨後考進臺灣大學歷史系,從此踏上他的歷史學研究之路。
碩士班時期,進入史語所擔任兼任助理,參與「史籍自動化計畫」的校對工作,從此與本所結緣。1987年,在杜正勝先生的指導下,完成其學術生涯第一本論著《漢代的巫者》(1988年初版,1999年新版)。1989年,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師承余英時先生,繼續深耕其碩論課題,並將研究時段延伸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最終於1994年撰成博士論文Chinese Shamans and Shamanism in the Chiang-nan Area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Period。歸國後,回到中研院史語所擔任研究員,時至今日已在本所服務超過三十年,業已成為臺灣宗教與醫療史研究領域不可或缺的著名學者。其長年耕耘的研究課題除了巫覡之外,道教文化、神鬼精魅、祝由醫療、檳榔文化以及數位人文學等,皆投入相當的精力。(著作目錄可參考:https://www1.ihp.sinica.edu.tw/Fellows/Fu-shih_Lin
林先生自2014年起擔任本所「數位人文學研究室」召集人,帶領研究室同仁與本院「數位文化中心」共同合作,開闢多項數位人文相關的大型計畫,並於2017年完成《數位人文學白皮書》,完整闡述了數位人文的內涵與發展,並彙整國內外各項相關研究資源,讓有志投身該領域的後學不至於在前行的道路上迷途,更為臺灣的數位人文研究再創一新里程碑。
2019年秋,因罹患重疾,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但他並未就此停下研究工作的腳步。直至2020年中,連續完成了二篇具審查制度的期刊論文:〈中國傳統醫學社群對於「祝由」療法的評價與態度:從隋唐到清代〉、〈數位考證:人文學者的新素養〉。2020下半年,更進一步展開《從正統到異端:祝由科的歷史》(暫訂)專書撰著工作,唯惜今年初起,逐漸虛弱的病體已無法支撐其長期寫作,只得暫將書中新撰成的篇章〈神乎其技:近代中國「新媒體」中的「祝由科」形象之一〉發表於所內講論會中,並交付《古今論衡》刊載(預計於2021.7出刊),也期望藉此激勵有志從事相關研究者,繼續探尋祝由醫療的課題。撰著書稿之外,2020-2021年同時啟動「傳統中國的『魅病』論述與醫療策略」的研究計畫,推動「道藏圖像資料庫」數位化分析等工作。
基於歷史學者對人的關懷以及服務社會的使命感,林先生總是勇於承擔許多學術行政工作。快步疾趨的身影,力排眾議的魄力與堅持,雖有得罪,卻也留下更多的感謝。他以無限的熱誠與處世智慧,面對各種挑戰,更帶領研究團隊乘風破浪、勇敢邁步向前,其颯爽的英姿與笑容,正如林先生的夫人倪曉容女士所言,他就像「太陽」一般,將永遠炙熱地照亮後人。
數位人文學研究室全體成員敬謝林先生多年的引領。
謹以此文,永誌不忘。
(林先生個人的學思心得與非學術性詩文創作,可參考「薩蠻工作室」:https://newtaiwanshaman.blogspot.com/2010/
 
 
          我們都是太陽(倪曉容。2008/01)
 
          我們倆(倪曉容。絹扇‧彩墨。2012/06)
 
      自己亮了,世界就有光(林富士,2003/04/19攝於鼻頭角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