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人文學研究室」

徵聘影像攝製勞務承攬人員(短期可)

一、工作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二、申請資格:大學(或研究所)已畢業學生。          

三、工作內容:數位圖像、影音之攝製、美術設計等。

四、工作期間:即日起至2015/12/31(短期亦可。一年一聘,表現良好者有續聘機會。)。

五、工作時間:每週二至三天(具體上班時數可依個人狀況討論、調整)。

六、薪資標準:日薪1200元。依本院規定,勞務承攬人員不提供勞健保。

 

意者請於2015115日前,將履歷、自傳及相關技能之說明寄至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副本: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若有作品請一併附上。

來函主旨請註明「應徵數位人文學研究室影像攝製勞務承攬人員(姓名)」,適合者將另行通知面試時間。

聯絡人: 蘇婉婷小姐 / 02-27829555#39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人文學研究室」徵聘影像攝製工讀生

一、工作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二、申請資格:國內大學在學學生(含研究生)。

三、工作內容:數位圖像、影音之攝製、美術設計等。

四、工作期間:即日起至2015/12/31(一年一聘,表現良好者有續聘機會)。

五、工作時間:每週二至三天(具體上班時數可依修課狀況討論、調整)。

六、薪資標準:依本院工讀生支薪標準,大學以上日支酬薪1040元(本所依政府規定負擔部分比例之勞健保)。

 

意者請於2015115日前,將履歷、自傳及相關技能之說明寄至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副本: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若有作品請一併附上。

來函主旨請註明「應徵數位人文學研究室影像攝製工讀生(姓名)」,適合者將另行通知面試時間。

聯絡人: 蘇婉婷小姐 / 02-27829555#392

 

 

講題:東亞古典文學的現地研究方法——如何以標準作業流程和科技工具,採集新證、校理舊文?

The On-site Research Method for East Asian Classical Literature: Finding New Evidence for Textual Analysis with the SOP and Technological Tools, such as GPS.

講者:簡錦松教授(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日期:2014年12月15日(星期一)

時間:下午2點30分至5點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大樓702室

 

本次演講可自由入座,但為了掌握人數以提供舒適之場地,

歡迎有意聽講者報名:

線上報名:http://goo.gl/forms/1zu19Aiyo3

亦可用電話或電子郵件報名,

或在臉書專頁留言或私訊。

 

講者簡介:

  簡錦松教授的「現地研究方法」之構想,最早萌生於三十年前他撰寫碩、博士論文之時。經過多年的蘊釀,加上海峽兩岸交流所開啟的契機,以及各種新科技工具提供的助益,簡教授踏上了出入文史,博約相濟的研究之路。他先以唐代詩歌為起點,逐一考察詩歌創作的現場,足跡所至之處,從唐代的蒲州鸛鵲樓、長安樂遊原再到黃河邊上的潼關,而後深入成都到漢中的古道,考察諸多穿越秦嶺的驛路及其道路上的詩篇,而後更遠出大漠,重踏邊塞詩人穿越天山的旅途。以此成果為基礎,他逐漸擴大研究的對象與範圍,在文類上從詩歌到古文,時代則由唐朝下延至明代,地域上更推及東亞大陸的韓國、越南與新疆等地。這些研究不只促使我們重新認識文學作品與作者之間的關係,更涉及交通、旅遊和地理等歷史方面的課題。

  簡教授善於運用各種新科技,他以GPS定位儀、電子地圖和相機等工具,在文學現場採集各種新的跡證,據以校驗文獻方面的記錄。多年來,在「現地研究」的概念下,他從諸多個別、具體的課題著手,從中實驗、試誤,終於提鍊出一套共通的、可供他人演練、驗證的流程與模式,並有心分享給學界同道和後進。此次演講為他在台灣、中國與南韓各大學多次演講之後,從「方法學」的層次,以其親身操作的豐富經驗與實際案例,闡明此一研究構想的各個環節如何串連起來。

  「現地研究」的操作,實為一多重跨界的實踐,它不只跨越了文學與史學的間隙,更結合了人文與科技兩種思惟,同時它也是空間中的越界:簡錦松教授以島國之南為起點,跨越了海疆與國界,幅射到東亞大陸東北、西北與東南的遠方之地。他的研究旅途,為我們展現了一位文史學者至為驚人的生命活力。

 

簡教授近五年的研究著作,已於雲端硬碟開放下載:

http://1drv.ms/1puBClg

 

主辦單位: 中研院史語所數位人文學研究室

連絡電話: (02)27829555 #392

聯絡窗口: 簡玉鳳(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李品慧(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唐代交通圖」與GIS的運用--帝國的空間運作、軍政佈局及歷史意義 (2014/10/28)

講者:朱開宇先生(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討論人:吳修安先生(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日期:2014年10月28日(星期二)

時間:10:00-13:00

流程:10:00-12:00 專題演講和討論; 12:00-13:00 自由交換意見

地點: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大樓702室

 

講者朱開宇博士,撰有《科舉社會、地域秩序與宗族發展——宋明間的徽州,1100-1644》,《台大文史叢刊》124(2004.08)。曾任職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專、兼任研究助理。相繼完成中華文明之時空基礎架構(CCTS)中之唐代交通地理資訊系統、漢唐長安之城內郊外規劃(與東華大學貝克定教授合作)兩系統。其中,唐代交通地理資訊系統在范毅軍先生指導下,歷時多年始告竣,可為中國交通史、唐代史、歷史地理等多方參考之精準可信的地理資訊系統,獲得哈佛大學宋史與GIS權威包弼德(Peter Bol)教授讚譽。唐代交通地理資訊系統運用GIS(地理資訊系統)之技術,以嚴耕望先生之《唐代交通圖考》為精神紐帶,結合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五卷唐代部分,以申報館《中華民國新地圖》為底圖,進行數位化;本次演講乃欲以GIS的新視野,來呈顯唐代空間上交通與軍政佈局所蘊含的涵義。對於嚴先生《唐代交通圖考》的作書意旨、唐代邊防佈置的演變與運用GIS所能得出新的切入視角作討論,以期能深化對於唐帝國之交通、空間運作與軍政佈局等相關歷史意義的理解。

 

線上報名: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AFodt7NOoChKAwewYHkva_uZu0FDDTi0KoXsg3N0ZCc/viewform

(亦歡迎以電話或電子郵件報名,或在臉書專頁留言或私訊。)

線上報名截止時間:2014年10月27日14:00 (星期一)

本次活動敬備午餐,可選擇葷素。

敬請踴躍報名!!!

 

主辦單位:中研院史語所數位人文學研究室 

連絡電話:(02)27829555 #392

聯絡窗口:簡玉鳳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李品慧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

檳榔是靈丹妙藥還是致癌毒物?是禮物還是惡果?是上流社會的珍品還是基層民眾的最愛?檳榔西施是街頭藝術還是傷風敗俗?嚼食檳榔是臺灣的本土文化還是亞太的傳統習俗?

為了讓大家省思檳榔在臺灣所造成的「問題」,認識檳榔文化的古今之變和族群差異,中央研究院特別結合最新的學術研究和數位典藏資源,舉辦「紅唇與黑齒:檳榔文化特展」,自2014年9月1日(星期一)起至12月20日(星期六)止,於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2樓數位文化展示中心展出。
展覽內容包括:(一)「國度與疆界:檳榔的分佈」:展示檳榔文化的流傳與分布,以及中國方志記載的檳榔風俗;(二)「物種與生態:檳榔的生物特徵」:介紹檳榔的物種和自然特徵; (三)「洗瘴丹與致癌物:檳榔的藥物特性」:說明傳統中國醫學對於檳榔的藥方運用,以及現代醫學對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研究報告;(四)「禮物與祭品:檳榔的社會功能」:展示檳榔與生活的密切關連,說明檳榔是情愛、社交、婚禮等場合的禮物,也是宗教儀典的祭品、行使巫術的法物;(五)「文學與歌謠:檳榔的文化詮釋」:以多媒體互動方式,展示古代文人的檳榔體驗或對檳榔的歌詠,以及近現代的檳榔歌謠;(六)「展示與體驗:檳榔攤上吃檳榔」:透過檳榔攤實景,展示各種檳榔口味、工具,及檳榔相關的生活用品、手工藝品等。
誠摯歡迎大家來一趟「檳榔之旅」,共同體驗繽紛多樣的「檳榔文化世界」。

展覽日期:2014年9月1日(星期一)至2014年12月20日(星期六)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9:00~17:00,星期六僅接受團體預約。

展覽地點: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展示中心
(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人文社會科學館2樓)

主題網站:http://betelnut.asdc.sinica.edu.tw

線上預約網址: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exhibit/exhibit.jsp?category1=order

導覽預約專線:02-26525277林玉雯小姐

導覽預約信箱: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承辦單位: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學術創新數位深耕計畫、科技部近代中國的檳榔文化研究計畫

協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行政院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高雄市政府客 家事務委員會、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依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