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研究案例

整理撰文:林嘉男

  國家文化資料庫 (http://newnrch.digital.ntu.edu.tw/prototype/) 是由文化部推動,由台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所建置的系統,整合國內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公共藝術、文化景觀、文化資產、社區、地方文化等數位資源所建置的數位資訊與數位典藏網站,提供完整的詮釋資料、時間軸檢視與空間軸檢視功能。

圖一、「國家文化資料庫」首頁

 

  譬如在搜尋列使用「契書」作為關鍵字搜尋時,搜尋結果可以一般檢視、時間軸關係檢視、地理位置關係檢視三類呈現。一般檢視即是以屬性資料的類目分類呈現,譬如圖二左下方,搜尋結果在地點的分類下,可再細分為新竹、台北、苗栗、彰化等地。

圖二、以一般檢視呈現的搜尋結果

 

  第二種是以時間軸關係呈現,在此模式下,檢索結果將依屬性資料中的原始年代排序呈現 (圖三)。第三種模式則是以地理位置關係顯示,將搜尋結果呈現於地圖之中,透過標籤呈現該位置典藏的資料數量 (圖四)。

圖三、以時間軸關係檢視呈現的搜尋結果

 

圖四、以地理位置關係檢視呈現的搜尋結果

 

  國家文化資料庫典藏資料相當廣泛,對於人文社會科學應用具實用價值,尤其對典藏資料中的屬性架構、時間資料、空間資訊特別要求,因此可以歷史-空空的框架迅速地找到可用資料,對於一般使用者或學術使用者皆十分受用。

 

 

 

整理撰文:林嘉男

  「台灣水圳文化網」(http://gis.rchss.sinica.edu.tw/canal/)是以台灣農業水圳為題的主題網站,由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專題中心建立,提供水圳文化在文化研究、地理資訊中的發展資訊,並提供於文化學習及學術研究中作為參考與應用。

圖一、「台灣水圳文化網」首頁

  對於水圳研究的關注,大多是以農業研究為出發點,漸漸將關注面向擴展至水圳系統的地方文化探討、土地利用分析,以及地理資訊的建置與應用。由於水圳系統大多具備著文化與地理資訊的雙重特質,因此水圳(或水利)資訊多半可透過地理圖資的方式連結到文化層面或發展變遷的議題探究。

  圖二為「臺灣省各水利委員會灌溉區域位置圖」,此地理圖資陳述了台灣水利系統的運作分區,連帶透露出早期農業發展與水利系統在地理空間中的分配關係(灌溉區)。圖三「公共埤圳組合及水利組合灌溉排水區域圖」則可進一步窺見在日治時期時空脈絡中,埤圳與水利系統的分布關聯,以及當時灌排系統與農業發展間的地緣關聯。

圖二、臺灣省各水利委員會灌溉區域位置圖(1956)

 

圖三、公共埤圳組合及水利組合灌溉排水區域圖(1931)

  台灣水圳文化網並非以提供水圳GIS網路服務的資料庫形式呈現,而是將水圳文化相關聯的各式資訊綜和收錄即呈現,包含水圳的歷史圖資、研究素材與資料、各式活動及資訊的報導,以水圳文化為題材,讓研究者及一般讀者認識地理圖資,並從GIS圖資中發掘與文化的連結。

 

 

 

整理撰文:林嘉男

  「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http://www.historygis.udd.taipei.gov.tw/urban/index.aspx) 為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所建置的整合型 GIS 系統 (圖一),該系統提供的服務包含:圖資檢索、空間查詢、圖資新舊比對、3D 模型檢視,提供的資料函括:不同年份的地形圖、航空影像、歷史圖資、數值地形、行政圖資,涵蓋範疇相當完整,為學術研究參考及實務應用上相當便利的地理資訊整合資料庫。以下先就其提供的各類圖資進介紹。

圖一、「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首頁

 

  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提供的圖資類型分為五類,分別為 1/1000 地形圖、航測影像圖資、數值地形模型、歷史類比圖資、以及圖框及其他底圖等。在地形圖部分,提供了民國 80 年版到民國 102 年版共 8 個不同版本的地形圖 (圖二);航測影像部分收錄了民國34年到民國 102 年共 12 個不同年份的航測影像;在數值地形中則提供了數值地表模型 (DSM) 與數值高程模型 (DEM) 兩類資料使用;歷史圖資內容含括日治時期水道圖到民國69年的地形圖等6項圖資;在圖框資料部分另包含了地籍圖、土地利用分區圖以及歷史圖框共 12 種資料類型 (圖三)。綜合以上資料,「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對於台北市各類圖資的收集頗為完整,亦提供便捷的屬性資料查詢說明 (圖二),提供完整且清楚的圖資資訊。

圖二、「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圖資介紹-(1)

圖三、「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圖資介紹-(2)

 

  除提供了完整的背景圖資之外,該系統建置了多樣的空間檢索系統,如:行政區定位、圖幅編號定位、地籍定位、道路門牌定位、樁位定位、地標定位(圖四)。同時滿足了專業性需求的使用者 (如:地籍定位),以及一般性需求 (門牌、地標定位) 等,建立使用者需求導向的介面,使用時十分便捷。

圖四、「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定位功能介紹

 

  當開啟多個圖層同時檢視時,在左側的屬性欄位中將呈現整合的圖資清單,以及目前檢視圖資的屬性內容 (圖五),屬性內容包含名稱、圖號、座標系統、比例尺、測製單位、日期等。

圖五、「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屬性功能介紹

 

  歷史GIS資料最常使用的用途,莫過於對環境變遷的比對。「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提供新舊資料的比對功能 (圖六),可針對兩個不同時期的資料進行比對,直接呈現不同時期圖資的變化樣貌,直觀式操作對使用者相當容易上手。

圖六、「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新舊比對功能介紹

 

  除此之外,該系統內嵌了 Google earth 3D 模型檢視,點選右上角 3D 建物後即可進入 google earth 系統檢視台北市內的的 3D 近似建模 (圖七),盡如虛擬地表及模型中檢視台北市的樣貌。

圖七、「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3D建物功能介紹

 

  「台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提供台北市各個時期的歷史圖資,以及多種模式的檢索服務,同時加入歷史比對功能,且提供3D模型檢視功能,實為一個資料及功能均十分豐富的 GIS 歷史系統,對於理解北市空間發展歷史或探索台北市空間變遷課題者頗富實用功能。

 

 

整理撰文:林嘉男

  「史語所民族學田野照片與標本地理資訊系統」(http://gissrv5.sinica.edu.tw/mi/)隸屬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race_public/index.htm)的其中一部份,為歷史語言研究所人員於1928-1946年間於中國西南地區進行民族學田野調查時收集的照片與文物,將其進行數位化之後透過地理資訊系統的整合呈現,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民族學研究之參考(圖一)。

圖一、「史語所民族學田野照片與標本地理資訊系統」首頁

 

  此系統資料收錄分為四個類目,分別為:調查地圖、田野照片、民族文物,以及調查路線。

  在「調查地圖」項目中,分別將1928-1946年間進行調查的民族文物分布、調查照片分布、調查地點三項用點位方式表示(圖二),勾選該項目便會在地圖中呈現該主題之空間點位。

圖二、「調查地圖」項目

 

  在「田野照片」項目,則可在 “官方族稱”(包含白、羌、苗、瑤等26族)、“採集地點”(包含四川、浙江等12個地點)、 “主題類別”(包含日常生活、家屋、事件等24種主題類別)類目進行選擇,或可以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圖三)。

圖三、「田野照片」項目

 

  輸入搜尋條件後,田野照片的搜尋結果會在地圖中以標記該族別的方式以點位模式呈現,如圖四以“買賣與市集-流通商品”為主題搜尋結果,在地圖中呈現出傣族-中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芒市街日之婦女貿易的圖樣,點選進入後將另開連結至田野照片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race_public/System/photo/ListMinority.jsp)呈現該筆照片(圖五)。

圖四、田野照片搜尋範例

 

圖五、資料將連結至田野照片資料庫開啟

 

  在「民族文物」類目中,採用與「田野照片」相同的檢索架構,搜尋結果分別依族別圖示呈現於地圖中(圖六),檢索結果則是連結至民族文物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race_public/System/objects/introduction.htm)開啟檢視(圖七)。

圖六、民族文物搜尋範例

 

圖七、資料將連結至民族文物資料庫開啟

 

  在「調查路線」項目上,收錄了1928-1946年間13條路線,每條路線後均註明當時從事調查的研究者,中呈現當時的移動路線。如圖八呈現了1930年由凌純聲、商章孫等人於松花江所進行的赫哲族調查路線,自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一路到樺川、富錦、同江,以及撫遠。

圖八、調查路線範例

 

  本系統所收錄的資料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於1950年代以前在中國進行的珍貴民族學調查資料,台灣收錄有關中國少數民族的民族學田野資料甚少,此民族學田野照片與標本地理資訊系統的應用服務,對於中國早期民族學研究應用具有相當之助益。

 

 

 

整理撰文:林嘉男

  「台灣製糖工廠百年文史地圖」網站(http://map.net.tw/)是由一群對台灣製糖業歷史充滿興趣的研究者所共同完成,期望能藉由影像與文字資料的整理,為台灣製糖業整理一份完整的記錄;網站內容結合了多機關單位與學者之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GIS 專題中心提供了第一手的歷史航空照片與地圖,並建立、維護網站的運作;丰沺聯合設計有限公司協助網站美工設計;日本熊本県立大学環境共生学部居住環境学科辻原万規彦教授細心地整理並校正了各個糖廠的航空照片與地圖,並且逐一進行田野調查工作,拍攝照片與繪製建築平面圖,重現各個時期糖廠的空間配置與周遭環境狀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洪致文教授與學生馮維義則整理各個糖廠沿革與營運歷史。

  「台灣製糖工廠百年文史地圖」網站共收錄了44筆製糖工場資料,結合歷史文獻與地圖資料,整合建立百年來製糖工場的文史地圖架構,將分布於全台各處的製糖工場彙整於地理資訊資料系統之中(圖一)。

圖一、「台灣製糖工廠百年文史地圖」首頁

 

  「台灣製糖工廠百年文史地圖」網站的資料檢索模式分為兩類:第一種是由地圖模式中,直接依空間位置點選欲檢視的製糖工場資料,點選後將出現該製糖工場的空間資訊(座標)(圖二)。

圖二、由地圖模式檢索查詢

 

  第二種檢索模式,則是透過搜尋列進行資料檢索,包含字串檢索(圖三中①處),或透過地點(locations)的下拉式選單進行選取(圖三中②之處),以及從類別(categories)中選擇糖廠所在的類別(圖三中③之處),包含五大類別,分別為:三五公司、台灣製糖、大日本製糖、明治製糖,以及鹽水港製糖 。搜尋後的結果將分別在上方地圖呈現空間點位,以及在下方的結果中列表呈現(圖四)。

圖三、透過搜尋列進行資料檢索

 

圖四、搜尋結果

 

  點選進入檢索資料時,頁面上方的地圖模式將轉為現地街景檢視(圖五),下方則會列出該製糖工場的歷史沿革以及該地點的舊地圖資料(圖六)。

圖五、地圖呈現街景

 

圖六、製糖工場地的歷史沿革與舊地圖資料

 

  檢索結果中的地圖資料開啟後,便可進一步透過地圖檢視地景地貌變遷(圖七、圖八)。

圖七、善化糖廠舊影像照片

 

圖八、善化糖廠舊2012衛星影像

 

  「台灣製糖工廠百年文史地圖」網站屬特定主題式的GIS應用系統,結合歷史文獻、田野資料、歷史地圖、航空影像所建置的歷史GIS系統,透過地理的空間觀點結合歷史的活動軌跡,可為歷史研究資料結合地理資訊應用上的參考範例。